《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管理办法》公布,将于2025年3月1日正式施行
作者:Kirsten Weir 2025-01-23 16:56:00 心理时事

  2025年1月23日,北京讯——近日,民政部与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公布了《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将于2025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政策的出台旨在进一步规范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的服务与管理,保障特困人员中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推动精神卫生福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管理办法》公布,将于2025年3月1日正式施行

明确服务对象与职责  

《办法》明确了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1. 法定收治对象:特困人员中的精神障碍患者,这是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的核心职责。  

2. 优先收治对象:在满足特困人员需求的前提下,优先收治流浪乞讨、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对象中的精神障碍患者,以及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的精神障碍患者。  

3. 可以收治对象:有条件的机构可以收治其他社会患者,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面。  

细化服务内容与规范  

《办法》规定,精神卫生福利机构主要提供以下三类服务:  

1. 生活照料:为患者提供饮食、起居、清洁等基本生活服务,并依据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丰富患者的精神文化生活。  

2. 康复服务:根据患者的意愿和能力,开展生活技能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职业康复等院内康复服务,帮助患者逐步恢复社会功能。  

3. 医疗服务:机构必须具备诊疗能力,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为患者提供规范的医疗服务。  

此外,《办法》还鼓励精神卫生福利机构为社区康复提供人员培训、疾病评估和技术指导等支持,推动精神卫生服务的社区化发展。  

推动机构规范化建设  

《办法》对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的规划建设、内部管理、保障措施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例如,机构需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设置满足生活照料、康复、医疗等功能区域,配备符合安全要求的设施设备。同时,机构需建立健全消防、食品安全、应急管理等制度,确保患者的安全与权益。  

加强人才培养与保障  

针对精神卫生福利机构人才短缺的问题,《办法》明确要求县级以上民政部门会同卫生健康部门,协调落实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相关政策,确保机构与其他医疗机构享有同等的业务交流与培训机会。同时,机构工作人员的岗位工资、津贴补贴及福利待遇也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结语  

《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精神卫生福利事业迈入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新阶段。通过明确服务对象、细化服务内容、加强机构管理与人才培养,这一政策将更好地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推动精神卫生福利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 心理咨询结婚的选择正面管教分裂情感障碍焦虑症心理倾诉生命的意义躁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疫情心理抑郁症多动症易怒测试失认症睡眠障碍FM心理情绪传染老百姓大药房边缘型人格障碍产后抑郁症焦虑症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