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因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繁星
从事家庭教育工作一段时间,发现,每个父母都是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的,然而,因为爱、不懂爱的父母,却在无意间给孩子造成了伤害,当然,受伤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每个生命也都是有很强的复原力的,也许受伤是孩子成长的的一个发展过程,所以,假如我们能够换一种思维模式看待问题,重新去定义问题,重新去建构问题,问题本身可能就不是问题了。这其中就蕴含着一种新的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模式。
接下来我来分享一下12种成长型思维模式带给我的做家庭教育的启发。
一、教学是个实践过程,并不追求完美;错误是用来学习的;不知道与尚不知道之间是有区别的
事实上,当看着孩子不断挑战父母,并出现很多的“偏差行为”时,父母是极其痛苦的,虽然,这与父母的暂未觉醒相关,然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也要对这些父母带着爱和觉知,要告诉他们,家庭教育是个实践过程,并不追求完美,假如中间出现一些状况,一定是有正向积极的意义的,也许它是一个化了妆的礼物,让我们收下礼物,收获成长,未来一定会更好。所谓的错误,不过是用来让我们加深学习体验的,因为没有人喜欢听大道理,没有体验就没有成长。而这个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由不知道到知道的过程,“尚不知道”是活的,是迈向知道的。
二、大脑如同肌肉,每个人都能学会
学一段时间,发现学了用不上的父母是普遍的,这个时候的内疚、自责会扑面而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给与他们深深的共情的同时,坚定地告诉他们,每个人都能学会。
这是脑科学研究的成果,当我们不断地学习、练习,我们的大脑的神经通路就会被重塑。
这是一个好消息,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只要努力,每个人都能学会,每个人都能够获得成长。
三、我是这个学习群体中的重要成员
在我带领的父母成长小组里面,每一个分享都能带给他人启发,所以都被重视,因此每个家长都很有归属感,他们通常会互助解决问题,每次分组练习后,在群里分享彼此的收获和感谢。我常常被感动到。
四、我们喜欢挑战
孩子处在一个不令人满意的状态下,很少有父母会喜欢这种挑战,减少麻烦似乎是每个人的本能。但跨越了那个屏障的父母,都会感激孩子,用牺牲自己的方式来触发父母的觉醒。
五、反馈是一份礼物,接受他
我们在和孩子沟通时,成长型思维倡议表扬过程或批评过程,而不是否定这个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对事不对人。做父母的教育也是如此,尽量用描述性的语言、用照相机法去反馈,父母们很乐意接受。
六、照顾不好自己便无法照顾好别人
昨天有一个咨询的妈妈,和父母发生了冲突,向我提出的问题是,我怎么就能保持当下,不受外界的影响,不冲父母发脾气。我说,我看到了你的内疚,这份内疚带着爱,也带着委屈,你已经尽力做到了最好,先照顾好自己。咨询的妈妈瞬间痛哭,把压抑的情绪释放了出来。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最后都能把焦点放到自己身上来,同时,也会经常对自己过往的所作所为无比内疚、自责,这个时候,我们的能量很低,有深深的无力感,那就请抱抱自己,原谅自己,关照自己,照顾好自己才能去照顾他人。
七、新的一天是成长的契机
宇宙浩瀚、博大精深!太多的未知需要我们带着好奇去探索,每天都是一个成长的契机,只要我们心里有爱、眼里有光!
我是茉霏,愿每一段文字都能与你的心相遇,我在这里用心与你链接。
心链网特邀心理作家:茉霏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711 测试
立即测试
489 测试
立即测试
481 测试
立即测试
259 测试
立即测试
1921 测试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