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午,有一个妈妈很着急地预约咨询,好像家里发生了很大的冲突。
到了预约的时间,我打开电脑(视频咨询),看到了一张愁容满面,十分焦虑的脸。做了相互介绍之后,我问她,说的是孩子咨询,怎么孩子没在。妈妈说,孩子不愿意过来,于是,妈妈又转身扭过去叫孩子,这时看到孩子在屏幕里闪了一下,妈妈赶紧抓住孩子的胳膊,孩子一下就挣脱了,还在说着什么,并没有马上离开,但也不过来咨询。
几分钟的功夫,妈妈转过身来面对我说,孩子说了,要想让他做咨询,就必须答应他同意他玩电脑游戏。妈妈说孩子马上要参加一个重要的考试,可是现在每天都沉迷在电子游戏中,妈妈做了所有能做的事,好言相劝、拔网线、摔电脑、发脾气,可是一点作用也没有,搞得家里鸡犬不宁,孩子对网络的渴望却越演越烈!妈妈很无奈,希望通过心理咨询帮助孩子。不过事实上,心理咨询也只不过是妈妈的一厢情愿,孩子根本就不愿意配合。
最终,只好妈妈坐下来咨询,主诉毫无疑问的就是怎样能让孩子少玩电子游戏!我充分共情到她的愤怒、无奈和无力,然后问了妈妈一个问题:“你做了什么是无效的?”妈妈开始悉数她做过的无效干预的种种,无非就是发脾气、拔网线、砸电脑、摔手机......再后来继续的沟通中,妈妈意识到,很多时候她的行为不是解决了问题,而是维持了问题!
“所以,那我该怎么办呢?”
往往因为不知道怎样做是更好的,所以,父母们会做出下意识的干预动作,结果是,动作做的越多,错的越多,孩子变得越来越逆反!
当意识层面有了这样的认知,能运用到行动中,我们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理解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理解是为了更充分地去抱持孩子,只有充分地理解,父母们才能心甘情愿地把自己从教育的主体位置上撤下来,从而留出空间,降低孩子逆反的外部动力,使得孩子的驱动力朝向自我反思、自我驱动。而理解,一定是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
咨询过后,这个家长参加了我的“运用欣赏式探究,陪伴青春期孩子”成长小组的课程,这是一个一边普及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一边结合父母们提出的实际案例集思广益给出方案,同时,安抚父母的焦虑情绪的地方,每周一次,使得无助的家长们的心灵有一个安放的场域。小组同伴间的相互支持,会让无助的家长们感到自己并不孤单。
之后,这个妈妈又参加了我的“拥抱完整的自己”成长小组以及“教练式亲子沟通”小组等课程小组,有一天,我收到了妈妈发来的微信:
通过不断地学习、持续成长,然后收获到喜悦的妈妈不在少数,原本不愿意沟通的孩子,竟然在母亲节给妈妈发来微信;休学一年的高三学生,考上了大学,在孩子走进考场大门的那一刻,妈妈热泪盈眶;休学一年的高二男生,最终放弃游戏主播的选择,重返校园......
每当妈妈们激动地讲述她们是如何放下执念,孩子又取得了怎样的收获的时候,我也总是被深深鼓舞,我开玩笑地说,“的确,我还没有见到过越学越坏的”,我很欣慰,她们大笑。
也许,自从披挂上阵成为了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每天就陷入了焦头烂额的困扰里,Ta怎么了?谈恋爱了?会不会突破道德底线?会不会影响学习成绩?手机收不回来,怎么办?不完成作业、一到考试就肚子疼、每次考试少交一门试卷、三天两头就请假、窝在家里就不出门,一说话就上头......
亲爱的家长,心链网专业家庭关系修复团队精心打造线上互动学习课程,可帮您解决家庭亲子关系紧张问题,孩子叛逆、厌学问题。限时试听课程不要错过!点击文字报名!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61 测试
立即测试
55 测试
立即测试
437 测试
立即测试
1161 测试
立即测试
347 测试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