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从小爱上阅读,一辈子都是爱读书的成长型人才!
作者:秀一 2024-03-27 10:30:35 亲子教育

孩子不爱读书?怎么办?

经常有家长跑来问我这样的问题,我在心中感叹父母对于孩子读书的年纪越来越小,重视阅读是一件特别好的事,只是没有正确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帮助每一位家长,或者幼儿老师,更加愉快的开始读书吧!

在我的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在我家到处摆满了书,每天晚上给孩子讲故事,听故事, 慢慢地我们就养成了睡前阅读的习惯。阅读的过程中,还要和哈子一起聊一聊,例如,如果儿子问我“为什么月亮有时候是圆的,有时候却又是弯的?”我就会借助《百科全书》,照着书中内容,给他“读”(其实很多时候我都是用自己的语言,把答案用生动、有趣的话“读”出来,这样更有利于儿子的理解)。

引导孩子从小爱上阅读,一辈子都是爱读书的成长型人才!

结果,孩子养成了一个很好的习惯,每当有通过思考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他就会自然地向书本求救。当然,现在的我有一个令我最骄傲的习惯——每天睡觉前,6岁的孩子都要阅读30分钟,现在已经是孩子读书给我听了。 

其实仔细想想,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也是因为家长抓住了孩子阅读敏感期,在这个阶段里,运用多种方式与方法,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作为成人的我们,到底该如何抓住小班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方法一: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丰富的阅读环境与氛围

一般来讲,孩子的阅读敏感期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他人阅读阶段,即在孩子 3 岁左右时,由于孩子还不识字、还没有熟练地掌握语言,他们常常要求成人读书给他们听;

第二个阶段是自己阅读阶段,即五六岁时,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认识了一定的文字,已经能够阅读简单的图画书了。因此,对于小班的孩子们来说,家长们可以提供一些适合他们当下年龄的绘本和读物。

例如以下几类图书可供选择:

  图画书色彩鲜艳,画面生动,而且故事简短,图文并茂; 图书的种类要丰富:例如可以给小班幼儿选择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书籍;情绪管理类书籍;同伴交往类书籍等等。

 根据小班孩子的行为特点选择一些纸张比较厚、不容易撕坏的书籍:满足小班幼儿摸一摸、看一看等探索行为。同时,给幼儿提供相对安静的环境,鼓励幼儿进行自主阅读活动。小班幼儿注意力时间短,容易受到干扰,因此,想要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就需要家长们能够提供相对安静的环境,保障幼儿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

方法二: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首先,让每天的阅读活动成为“常态”。每天都能够抽出固定的时间段来跟孩子们进行阅读活动。例如晚上睡觉前或者下班回家后。固定的阅读活动安排,不仅能够给幼儿的阅读提供时间保证,而且还能够无形间帮助幼儿建立阅读秩序感。当他们意识到:“今天没有读书时”,这说明,孩子的阅读习惯已经养成啦!

其次,当幼儿遇到问题感兴趣的话题或者问题时,和他一起查阅图书资料,让他感受到图书的重要作用,体会通过图书获得信息的重要作用。 在家长跟幼儿进行亲子阅读的过程中,也可以跟幼儿进行简单的互动,让孩子理解故事书中的主要内容,让幼儿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例如在讲解《小兔子乖乖》的故事时,家长们就可以跟孩子们一起回忆故事的主要内容,鼓励孩子给你“讲”故事,这样更能够激发小班孩子的阅读兴趣。

对于刚接触到阅读的小班孩子们来说,我们一定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为孩子创设轻松、愉快的阅读环境,让他们把阅读和愉快的体验联系起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总之,从两个方面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一是了解孩子的阅读敏感期,有针对性的创设丰富的阅读环境与氛围;二是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那么具体要怎么陪孩子读书呢?

如果你还不知道如何陪孩子读书,那么一定要学会可实操的 朗读三步法 :第一步,家长读、孩子听;第二步,家长指读、孩子听;第三步,孩子指、家长读。

 第一个阶段:家长读、孩子听

这是在这个阶段,你拿绘本给孩子读,不要刻意去用手指着书上的字,只要读、孩子听就可以了 。 大概是孩子 4 岁以前。,在这个阶段,一定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绘本故事,他喜欢最重要 ,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以保持孩子阅读的积极性。

  第二步,家长指读、孩子听 

刚才我说了三步法的第一步,也就是第一个阶段,叫做“家长读、孩子听”。这第二步,也就是第二个阶段,叫做“家长指读、孩子听”。多了一个“指“字,究竟有什么不同呢?区别大大的。

在孩子度过了第一个阶段之后,已经能够意识到,语言系统和文字系统是对应的。 第二步的指读,就是要让孩子能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理解每个音节和每个汉字是对应的这又是孩子认知上的一大飞跃。 同样的,第二步,也就是第二个阶段,可能会持续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在第二个阶段,我也要提醒你两个关键点: 

第一,在这个阶段可就不能随便编故事了,你一定要原书怎么写的就怎么念 ,千万不要自作主张进行简化。为什么呢? 经过了第一阶段之后,这时候你选择的绘本与比第一阶段的相比,文字逐渐增多,会出现一些比较复杂的、不一定常见的书面语。比如,“大灰狼在水边徘徊。”有些妈妈觉得“徘徊”这两个字太难了,就自作主张改成“大灰狼在水边走”。 但是,书面语和口语是不一样的,改变原书的内容其实刚好把这大好的接触丰富词汇的机会错过去了 。上小学了之后,语文老师不可能在课堂过程中全程使用口语进行教学,教师使用的授课语言是口语和书面语的混合。

第二点需要提醒的是,进入第二阶段之后,就不能孩子喜欢什么你就读什么了。而是要通过有限选择的方式让孩子的阅读更丰富、各种书籍能够更加均衡 。增加孩子丰富的词汇量,多多使用动词,形容词! 

什么叫做“有限选择”呢?就是如果每次读书都是读 3 本的话,你和孩子约定,每次你先从书架上先挑出 5 本,然后让孩子挑选其中的 2 本,你来挑 1 本。

这种方式有两个好处:↓↓↓

第一,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孩子学会如何选择,但是有限选择又不会让孩子选书选上半小时 。

第二,你不仅不用再每天翻来覆去念同一本书,利用你手中可以挑一本的权力,适当增加除了绘本故事以外的多种文体 。

比如挑选带有科普性质的绘本和书籍。这样可以引导孩子跳出自己的喜好,广泛接触各个领域的不同词汇、背景知识。带有科普性质的书籍引入,对孩子进入小学之后的学习非常重要。这个“有限选择”的方法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法宝,孩子不喜欢吃蔬菜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比如,做饭的时候,不要问孩子吃不吃蔬菜,因为这样孩子一定会选不吃。有限选择就是跟孩子说,我们可以三种蔬菜选一种“芹菜、茄子和白菜”这样。

 第三步,孩子指、家长读

完成了第二步,你就可以逐渐向第三步,也就是第三个阶段过渡啦。这个阶段叫做“孩子指、家长读”。“孩子指”意味着有了选择,你在不断地朗读孩子选择的那一行,孩子会进一步理解你读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是如何对应印刷在书上的文字的。在第三个阶段,通过“孩子指、家长读”的方式,孩子将会开始潜移默化地进行识字——这个变化是飞跃性的。

这个飞跃将为孩子的独立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解决了识字的问题,孩子在独立阅读的时候就能分配更多地注意力去理解这本书的内容。你可以理解为每个人的注意力都是有限的资源,只有当识字不是障碍时,才会有更多注意力去理解内容。

在这个阶段,在书籍选择上,你既要尊重孩子的喜好,也要有意识持续增加丰富的书籍类型。因为孩子经历了好几年的亲子阅读,年龄也逐渐在增长,会越来越有自己的喜好、也越来越要求尊重他。同时,孩子越大,认知水平越高,你就越可以增加科普、历史、文化等多种书籍给孩子朗读。  

三步法指的是从孩子 2-3 岁到 6-7 岁的三个阶段的方法。你可以一步一步来,**通过这三个阶段,帮助孩子在第一个阶段从宏观上认识到语言系统和文字系统是对应的,**在第二个阶段能够从微观上认识到每个音和每个字是对应的, 在第三个阶段把具体的音和具体的字对应起来,也就是识字了。

和听力理解力一样,阅读理解力也不是从孩子上了小学才开始培养的,而是从出生开始的 。0-3 岁被发展心理学家称作婴儿期和学步期,这个阶段你可以将重点放在跟孩子多说话上,但是亲子阅读永远不嫌早。

进入 3-6 岁,这个阶段被发展心理学家称为儿童早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可以说,在这个时期,亲子阅读不仅仅能够为培养孩子的阅读理解力奠定坚实的基础,还能够让孩子更聪明、更容易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更能够做好上学的准备。

在三步法的保驾护航下,孩子通常会在 5-6 岁的时候发生明显的质变、过渡到独立阅读的阶段——实现喜欢读书,家长陪着读书,自己拿起书读的变化。

我再重申一下这个三步法,也就是三个阶段:

第一步,家长读、孩子听;

第二步,家长指读、孩子听;

第三步,孩子指、家长读。

学会了吗?今天回到家就开始亲子共度的美好时光吧!

  • 心理倾诉焦虑症测试结婚的选择焦虑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狂躁症FM心理产后抑郁症分裂情感障碍抑郁症疫情心理睡眠障碍正面管教情绪传染创伤后应激障碍老百姓大药房易怒测试心理咨询边缘型人格障碍失认症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