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2日,兰州讯——在2025年甘肃省“两会”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热议焦点。省政协委员吕红菊提出,应构筑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防护网,重点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单亲儿童等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推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体系建设,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农村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亟待关注
吕红菊委员指出,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和单亲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这些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容易出现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甚至可能引发行为偏差或心理疾病。她强调,心理健康是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建议加强学校心理健康管理能力
针对这一问题,吕红菊委员提出多项建议。首先,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管理能力,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情绪调节和心理疏导的基本技能。其次,学校应建立心理问题监测和干预机制,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及时发现并干预潜在的心理问题。
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体系
吕红菊委员还呼吁,应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体系,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她建议,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帮助家长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同时,社会组织和社区也应积极参与,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政策支持与资源投入
为实现这一目标,吕红菊委员建议政府加大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应优先配置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差距。她还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共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结语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乎个体成长,更关系到社会的未来。吕红菊委员的提案引发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共鸣。随着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实,甘肃有望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领域迈出重要一步,为全国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323 测试
立即测试
213 测试
立即测试
572 测试
立即测试
638 测试
立即测试
415 测试
立即测试